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电动化只是序幕 智能汽车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

本报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我们选准了技术路线,政府的推进政策合理适当,再加上企业的快速转型,使我们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规模化,最终赢得了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主要汽车公司的高度认同,由此推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
12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表示,尽管中国自2011年起,在全球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实现了换道先行,但“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
“目前,人们所担心的充电难、续航短、不安全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居民、深度变革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在陈清泰看来,“这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汽车智能革命需协同创新
“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这场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陈清泰如此表示。
陈清泰同时认为,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这些因素与汽车革命交互融合,为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使用场景。”
如近年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动下,汽车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转变为“移动智慧终端”,带给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将汽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推向新高度。
“我们认为汽车智能化时代最大的特征是汽车生态和手机生态加速融合。软件定义智能终端,科技巨头凭借软件定义能力掌握产品定义能力与供应链议价权,从而颠覆行业的盈利模式与现有估值体系。”华泰证券研报如此认为。
在此情况下,智能汽车的核心标签——智能座舱产业甚至被认为将迎来“爆发时刻”。
信达证券分析师此前就预计,智能座舱硬件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达到传统座舱的3~5倍,国内智能座舱市场在2021~2026年间增量规模有望达千亿元。
“我们预计传统座舱单车配套价值量在2500元左右,新增硬件+软件升级后的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有望在0.75万~1.35万元区间,将是传统座舱的3~5倍。智能座舱正处于渗透率加速上行的快速成长期,2022~2026年,总体市场规模有望从900亿元级别成长至2000亿元以上,增量空间超千亿元。”信达证券分析师如此表示。
不仅如此,在新基建等推动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智慧能源等领域水平的持续提升,正在助力汽车智能革命化加速推进。
如工信部联合住建部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新型网络设施、“车城网”平台建设、标准制度完善等,已确定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后续又有成都、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合肥等10个城市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城市。
在陈清泰看来,汽车智能革命,“在这个阶段单兵独进已经不可能,它需要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创新,成功打造一个复杂的技术和产业系统。为此,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谋划如何推进智能汽车的发展。”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