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导航定位北斗调用率已超越其他系统

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近日,高德地图公布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应用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11月,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亿次,且在定位时北斗的调用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高德地图方面获悉,在今年10月,高德地图上线了车道级导航,这款车道级导航系统应用了北斗系统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将定位精度从5~10米的道路级进化到小于1米的车道级别,实现了高精细引导。
近期,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高德地图还推出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出行服务。例如在今年11月,高德地图全面上线了北斗卫星查询功能,用户在使用导航时可以查看当前所调用的北斗卫星数量,以及具体编号、方位角、高度角、频点、信号强度相关详细信息。
用户在使用导航时体验到精准读秒的“黑科技”红绿灯倒计时,背后的算力基础同样是基于北斗连续稳定、精准高效的定位能力;此外还有针对绿色出行的骑步行导航定位,共享位置的报平安服务等,北斗系统都在其中提供着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高德地图方面的数据显示,北斗系统还在平均单次定位调用卫星数量、民用定位精度等多个维度超越GPS系统,正式实现了对于国内导航应用定位的全面主导,在导航出行这一民用领域已广泛普及。
据悉,按照用途分类,人造卫星可以分为通信、导航、遥感、科研卫星等。在导航卫星领域,我国自行研发北斗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国家极为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自2000年第一颗“北斗一号”实验导航卫星升空,至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该系统在民用领域的部署愈加广泛和成熟,开始全方位地服务于大众民生。
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战略副总裁董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航天进入商业化之后,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较早开始商业化,其中不少商业航天公司从事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增强服务。”
高德地图是北斗高精尖科技落地民用的典型案例之一。高德方面透露,早在北斗系统开启民用的第一时间,高德就已为搭载支持该系统芯片的手机、车载系统等提供地图导航服务。2020年10月,高德地图与华为基于Mate 40系列手机共同发布了高德车道级导航。这也是业内首次通过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的车道级导航服务。
“高德地图是北斗系统这一高精尖科技在民用领域内,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大可曾表示。
高德地图方面表示,得益于北斗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尤其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这一“国之重器”在卫星数量和分布完整度上都更具备优势。基于该系统的地图导航应用中也呈现出定位信号更稳定、定位质量更高、定位速率更快的特点。据统计,在同时支持北斗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手机用户中,高德地图平均每次定位所调用的卫星,北斗卫星的数量占比最高,较排名第二的GPS多出30%。
作为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有128款支持北斗定位,其出货量占上半年总出货量的98%以上。
高德地图方面表示,高德地图作为一家专业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合规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基于北斗系统的前沿技术,探索各种民用交通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